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黄屏 记者 宋浩
1372年,大明洪武五年,应天府句容县(今镇江句容市)的一个瓜农张观,跋涉至都城南京,向皇帝朱元璋献上祥瑞:一对并蒂瓜。
这对“嘉瓜”,本属农家田间偶得,却因并蒂而生,被地方与朝廷视为不可多得的祥瑞。然而朱元璋并没有龙颜大悦,瓜农亦没有获得大赏,反而在数年后死于横祸。而群臣借这对瓜给出不同的阐释,一场始于瓜田、终于庙堂的纷争悄然展开。
《瓜生同蒂:明代的皇帝与臣民》[美]施珊珊 著;康海源 译,广东人民出版社·万有引力,2025年8月
这就是《瓜生同蒂:明代的皇帝与臣民》一书所揭示的微观叙事。本书作者是著名明史学者、美国明史学会前会长施珊珊(Sarah Schneewind)教授,聚焦于这起看似寻常的献瓜事件,却从诸多不寻常的细节中,探寻明初王朝的真实构成与运作机制。
展开剩余49%朱元璋
瓜农张观为何绕过地方衙门,直接赴京献瓜?朱元璋如何看待嘉瓜?朱元璋以及陶凯、宋濂、解缙等重臣留下的史料,为何对这一事件的记载与解读不尽相同?
正是这些异常与分歧,揭示了祥瑞如何被阐释并达成不同的政治目的,以及政治文本如何被反复演绎,进而形塑历史,也使得后人能借以窥探历史书写下的历史真相。
张谏,明代贵州第一个进士
书中更动人的,是这对嘉瓜背后张氏家族的命运沉浮。从张观兄弟的死、家族被流放,到张观之子张逸与家族女性成员在边地坚持礼教与家范,再到张观之孙张谏最终金榜题名、高中进士,重返庙堂,为家族正名——一场本为政治象征的呈献,最终化作一出跨越数十年的忠孝悲剧与伦理救赎。
与其说《瓜生同蒂:明代的皇帝与臣民》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,不如说它是一种历史写作方式的示范。作者施珊珊以她对明代政治、思想、社会文化的长期研究积淀,展开一场微观与宏观并举的叙述实验。
从一对并蒂瓜看帝国之象,本书所呈现的不只是一次献礼故事,更是天命的象征、文本的流变、臣民与帝王之间微妙而深远的张力。
发布于:浙江省炒股杠杆网站.在线配资交易网址.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