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,男,26岁,2024年12月16日初诊。2年前左上臂内侧皮下出现黄豆大小肿块,有疼痛感,后全身各处陆续渐长包块,如黄豆大小,多达30多枚,仅背部就有10余枚。到陕西省西安市某医院就诊,B超示:腹壁及背部皮下脂肪层可探及多个稍高回声结节,较大者11.3mm×5.3mm,边界清晰,形态规则,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,考虑脂肪瘤。查患者全身可触及多个圆形肿块,大小不等,皮温不热,皮色不变,质地较韧,可推动,按压时有轻微疼痛感。舌质紫黯,苔白腻,脉弦涩而滑。
西医诊断:脂肪瘤。
中医诊断:肉瘤。
辨证:痰湿阻络,气血凝滞。
治法:燥湿化痰,活血通络。方用化坚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:
陈皮20g,半夏(制)20g,茯苓10g,僵蚕(炒)10g,川黄连5g,生甘草10g,当归15g,熟地黄15g,川芎15g,白芍15g,桃仁15g,红花15g,白芥子10g,海藻10g,昆布10g。14剂,日1剂,水煎服,早晚两次分温服。
2025年1月3日二诊:患者诉未见明显新起的肿块,也未见明显缩小,舌淡、苔白滑,无其他不适。
上方加枳实6g、三棱10g、莪术10g。14剂,煎服法同上。
2月17日三诊:全身瘤明显缩小,上方继服30剂。
3月19日四诊:患者已服药2个月余,皮下脂肪瘤日渐减少,基本已消失。2个月后随访未再发作。
按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常见软组织良性肿瘤。可单发或多发,可能与遗传、慢性炎症以及全身性脂肪代谢异常等有关,西医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。脂肪瘤属于中医“瘤”的范畴。隋代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中说:“瘤者,皮肉中忽肿起,初如梅李大,渐长大,不痛不痒,又不结强。言留结不散,谓之为瘤。不治,乃至塸大,则不复消,不能杀人,亦慎不可辄破。”《外科正宗》等书按瘤所在的位置(筋、脉、肉、皮、骨),配合五脏,分为筋瘤、血瘤、肉瘤、气瘤、骨瘤五种,后世多延续上述分类。《中医外科学》称本病为“肉瘤”,因脾失健运,痰湿内生,以致气血凝滞,积久成形而发。痰湿阻络日久,可致血瘀,故临床大部分患者存在或脾虚,或气滞,或瘀血兼症。气结、血瘀、痰凝停留于体表组织也是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,行气化痰、活血化瘀是消散瘤肿的重要方法。
患者初诊时各项症状体征,属痰湿阻络、气血凝滞。痰湿内阻,流于皮下,阻于肌肉而成包块,久病入络,络脉不通,停而为瘀。故应用化坚二陈汤以清热燥湿、化痰软坚散结。桃红四物汤化瘀生新,辅以养血、活血、补血、行气。白芥子散结通络,枳实破气消积、化痰除痞。三棱、莪术破血行气,海藻、昆布消痰软坚散结,共促气血通畅、瘀血化解、肿块消除。二诊时,患者病情稳定,皮下脂肪瘤长势虽得到控制,但未见明显缩小,遂在前方基础上加枳实、三棱、莪术增强行气化痰、活血化瘀之效。半月后未见明显新起的肿块,皮下脂肪瘤日渐减少直至消失。(赵锐华 甘肃省泾川县中医医院)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杠杆网站.在线配资交易网址.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